• 【從功能原料的選擇,談優質配方的要件】

    【從功能原料的選擇,談優質配方的要件】 2020.04.08

    前一篇文章,從「基礎原料的選擇」談優質配方,這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視角「功能原料的選擇」來談優質配方。化妝品配方,不外乎是由「基礎原料」與「功能原料」,兩大部分共同建構而成。再透過配方師的巧思選搭,創造出不同終端商品的樣貌、用法與效果。

    一瓶成功的化妝品,不儘然是功能原料成全的,跟一齣戲劇的成功,不全然是檯面上的主角演技好成就的一樣。但戲劇在宣傳時,絕對是把演員,特別是主角推向鎂光燈下。化妝品,特別是保養品類,其道理也是這樣。直面消費者的商品,無法以純理性訴求打動人心,當想著要拿什麼當賣點作為敲門磚吸引購買時,讓功能原料閃亮登場成為必須。

    不諱言,消費者與銷售業者,都認為化妝品的主角是功能原料。品牌依賴它來構築化妝品的靈魂與個性,仰仗它來撐起產品訴求的效能。要說大家全相信「功能原料是保養品的頂樑柱」,可一點也不為過。

    咱得瞭解,結合市場行銷的必要性,要成為優質的化妝品,不只要有著出類拔萃的不平凡外表,還得有對肌膚有保養貢獻度的真實力。好比好看的戲,觀眾認為是主角演技精湛的功勞;保養品效果好,消費者認為是功能原料厲害的緣故。

    作為配方師,精挑細選功能原料的標準是什麼?

    是以品牌特色為導向?或是以新奇獨特有話題性為導向?或是以流行趨勢為導向?或者是以科學資料支援效能為導向?或者得先跟委託方討論一下重點占比?

    每個配方師都懂得兼顧的道理,事實上,道理簡單,做起來卻難面面俱到。甚至你認為是周全的選配,其實存在著配方穩定性的破口、配方安全性的破口、配方效能的破口。明確的說是「越是專業知識底子不足,越是敢使用科學資料不完整的新原料、越是勇於創意混搭各種功能原料、越是相信拉高濃度才有好效果」。

    究竟該如何拿捏分寸呢?我認為是「時時不忘打好知識底子,提升專業知識能階」。唯有站在高處,才能居高臨下看全貌。而當市場、品牌、消費者、趨勢、科學、甚至是風險,盡在眼下一覽無遺時,你才能在誠實與現實之間,務實且遊刃有餘的切換,讓兩者和諧互通。

    專業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學問,但對於一個入行的配方師來說,職涯路上已不容許蹉跎歲月,找對累積知識的路徑,才能助你提升自己不必走彎路。

    我用四個面向來跟大家談功能原料的選擇與組合,所需要考慮的要件。

    一、理化性質的絕對把握

    功能原料,大致分為液體與固(粉)體,兩種性狀。液體者採直接添加,多數是植物提取液類、預先溶解稀釋或分散於溶劑中的原料液(譬如,先將胜肽粉末溶解於水中的胜肽液原料、將神經醯胺溶解於油中的油性液體原料);少數是自然性狀就是液體的原料(譬如,甜沒藥醇)。固粉者,則需先以水或油脂或溶劑加以溶解後才能使用,多數是單一組成的純物質,少數是原料商預先處理的複方原料。

    從操作性來說,配方人員傾向喜愛使用液態功能原料,特別是怕熱需採降溫後添加的功能原料,液體的操作更為方便。但事實上,常會遇到添加量偏高時,乳霜滲水的現象、難以攪拌分散均勻的現象。

    從保存性來說,非屬於原始性狀的液體原料,其活性的維持是難的,被微生物入侵污染的機會是大的。擺在常溫倉庫貯存,活性降低的速度是快的。不禮貌的說,除了方便操作之外,沒有其他優點了。

    從靈活度來說,單一成分的純物質原料,不論是固粉狀或液體狀,都更容易操控,能擴大在不同劑型中運用的自由度。更重要的是,添加的真實比例、原料的新鮮度、純度、穩定性、安全性、原始來源等等,都能清楚明白。複方原料,不論是液體或固粉體,配方師就只能通過原料商所提供的產品說明書去理解,受制於有限的資料,配方師要追根究底的難度高。被無良原料商訛騙的假天然植物防腐劑事件,誆倒一群配方師,殷鑒不遠!

    單一成分的純物質,原料的理化性質,最容易透過學術資料庫,取得客觀具可信度的判讀依據。資料可信,理化性質明確,對配方師來說,最能方便精準掌握。說到底,也只有純物質能被探討與檢視,以下舉個成分來演示。

    例一,煙醯胺
    ❶ 安定性:對熱、對空氣,均安定。但在偏酸與偏鹼情況下加熱或久置保存,會水解成對皮膚具刺激性的煙酸。
    ❷ 活性期:活性半衰期(T½),常溫下是1000天。
    ❸ 溶解度:水(>40%)、無水酒精(7%)、甘油(10%)等溶劑。
    ❹ 不溶於油脂。
    ❺ 安全性:半致死量(LD50),1680 mg/kg(大鼠皮膚)、3500 mg/kg(大鼠口服)。
    ❻ 刺激性:5%以下使用,多數皮膚可耐受。對眼睛具強刺激。


    整合以上資訊,意味著:
    (1)煙醯胺可以熱操作的方式來做配方,譬如進行熱制程參與乳化反應。
    (2)半衰期長達1000天,意味著生產完的產品,常溫下保存了約三年的時間,煙醯胺的活性價值,還有一半。跟其他活性成分相比較,這樣的半衰期是非常長、非常穩定的成分了。
    (3)煙醯胺對水的溶解度極高,對其他溶劑的溶解度則是低的。這表示「成分本身不具備良好的滲透力」。也就是說,在沒有外力的協助下,單只靠水為溶媒的劑型,很難讓煙醯胺通過皮膚的角質層。

    當活性成分本身具極大的水溶性,又不具備其他溶劑可溶或油可溶的特性時,往往它在配方中所表現的「實際有效濃度」便會是偏高的。也就是必須以「高濃度添加、以濕潤角質,創造滲透壓差距的方式,滲入皮膚,才能換取些微的真滲入濃度」。

    高濃度煙醯胺的產品,以5%濃度添加,在市場上普遍存在,這都是配方不當欠思考的例子。

    二、功能原料的作用機轉確認

    保養品所談的功能不外乎美白、抗痘、控油、抗老化、抗氧化、舒敏、抗炎、強化皮膚防護力、去角質、保濕等。每一種功能的展現,都意味著背後有著符合學理的作用機轉支持。

    甘油能保濕,是因為甘油的羥基(-OH)能與水分子產生氫鍵結,使水分不易快速蒸散。我們不會認為簡單的蒸餾水能保濕,但卻可能完全不思索的輕信「玫瑰花水原料液,能保濕」,甚至具美白、舒敏、抗氧化、活膚等功效。專業配方師不可像個終端消費者般的原料商說什麼都信。很多品牌,標榜化妝水配方裡採用了50%的花水,甚至全部以花水替代蒸餾水。這是在標榜商品的高貴(成本確實提高了不少),而非真能獲得更好的效能。

    配方師必須剖析玫瑰花水裡存在哪些成分,是可以支援訴求功能的作用機轉,而有作用機轉支持的成分,其真實含量是否足以達到發揮效能的程度。濃度嚴重不足的話,任何效能都是空談。就像你不會在化妝水配方裡,只加了0.1%甘油,認為會具有合理的保濕力一樣。

    真實的原料世界更複雜,原料端供應的是各式各樣植物提取液,單一植物、多種植物、植物提取液再混搭多樣化的其他原料。然後功能就活靈活現的騰空降臨。取長各種植物文獻上曾被研究過的功能,加總在一起以支持複方植物提取液的效能,於是集美白、抗痘、抗老化、抗敏修復、抗環境污染等於一身的功能就華麗登場了,只要針對性的做幾個試管對照組實驗,就能滿足配方師們、品牌端老闆們的求證需要了。

    唯有厘清個別成分所具有的效能的作用機轉,再輔以對成分理化性質的絕對掌握,才能初具備自行組合功能成分的能耐,以及判別商業化複方原料優或缺的能力。以下舉個例子來演示功能性成分組合的對與錯。

    例二,美白功能組合:麴酸&維他命C乙基&α-熊果素


    ❶ 從作用機轉的相輔相成來看,麴酸&維他命C乙基&α-熊果素,才是適當組合。
    ❷ 從酸鹼安定性來看,對麴酸而言pH4.0或4.7,安定性差異不大,麴酸的安定性關鍵更在接觸空氣與否、避光與否。維他命C乙基,在pH4.0~6.0間,偏向pH4.0更為安定。α-熊果素,則在pH4.5表現出最理想的半衰期(77個月)。所以,酸鹼值訂在pH4.5可視為最適合。
    ❸ 如果把維他命C乙基,抽換成適酸性的維他命C或者是適中性的維他命C糖苷。在作用機轉互補上看似合理的,但安定的配方環境條件,將會發生顧此失彼的窘境,互相拖累的結局是活性價值提早衰退而失效。

    商業上的美白複方原料,如果原料推出前沒有縝密的貯存條件評估,只是一廂情願地把不同美白成分湊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去,該有的作用機轉都有了,但實際上,很多成分的效果早就在原料液的貯存過程中,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失掉了。

    三、功能原料的安全性確認

    談安全,配方人原本就懂得以科學為師,一切看資料講證據。換言之,不是天然來源的、植物性的、有機的、清真認證的、非化學的就比較安全。站在高處看全貌者,就懂得釋懷。尊重趨勢樂見流行,只要心裡的那把尺有量度的標準,不隨之穿鑿附會,不跟著婆娑起舞,或假科學之名去當幫兇蠱惑消費者即可。

    談原料的安全性,得有個比較的標準。基於人道立場,動物實驗在全球限縮,替代性的初步安全評估法起而代之。當然,所有對人的安全評估,最終還是要走到動物試驗這一個環節,才能拍版確認。藥物是如此、食品添加劑是如此,追求更嚴謹科學的化妝品必然也如此。

    配方者想盡辦法(像是使用促滲劑、使乳化液滴更微小、使用傳送載體),就是要協助功能原料,能順利穿越角質層屏障,到達活細胞層去作用。所以,功能原料的安全,並非只著眼點在對皮膚有無急性刺激、慢性刺激、累積性刺激這些皮表的變化上。

    而是必須進一步的關注毒性資料,像是半致死濃度(LD50)。關注進入人體後對健康的影響,能否被人體代謝、需要多少時間代謝,若屬於肝腎無法代謝的物質,是否發生累積性傷害,像是癌變等。

    有這種顧忌的功能成分,主要集中在化學性紫外線吸收劑、美白成分、抗菌抗痘成分。另外,要關注的是一些新合成的化學物質被引用到化妝品界來使用,由於缺乏足夠時間去印證人類接觸後的安全性,這樣的原料,在使用上必須更斟酌在配方中的添加量。消費使用人把安全託付給我們,我們有責任盡全力守護大家的安全,讓消費者無後顧之憂。

    四、改質功能原料的價值探真

    改質才有利潤,這不是一句空話。原料代理商願意賣維他命C糖苷、維他命C乙基、維他命C四異棕櫚酸酯,所有改質自維他命C的衍生物都賣,就是沒人會去推廣維他命C。為什麼?因為維他命C是大宗原料、是食品原料、是平價原料、是薄利的原料。

    改質原料,得確定其賣點更勝於改質前的原態,才有辦法被配方師接納採用。這些優缺比較的實驗,不論是方法設計、條件設定、結果表現,都難不倒要賣這類原料的原生產廠。

    對原料商來說,改質原料是座金山;對配方師(代表化妝品廠)來說,改質原料是錢坑。雖是錢坑,原料知識底子好的配方師,敏銳度夠的,就能錢花的適得其所;你是聰明人還是被耍得團團轉的那一類人,咱來測試一下。

    例三,維他命C的改質原料
    維生素C磷酸鎂鹽、維生素C磷酸鈉鹽、氨基丙醇抗壞血酸磷酸酯、維他命C糖苷、維他命C乙基、維他命C四異棕櫚酸酯、維生素C棕櫚酸酯、維生素C棕櫚酸二酯等。

    前5個是水溶性衍生物,後3個是脂溶性衍生物,都是透過改質而來。意即自然界不存在、人體內也不存在,是透過化學合成的方式得到的新成分。

    這些改質新成分,人體與皮膚並不認識它們,所以,無法直接利用,得「打回原型」才有辦法利用。而若沒辦法打回原型,就得計較留在皮膚層留久了會怎樣?滲透入微血管之路,到全身去旅行又會怎樣?你關心過嗎?想過嗎?還是只想到會不會刺激皮膚,加多少濃度會有效,這些皮毛的問題?

    以外塗擦的方式,究竟有沒有辦法把以上的8款改質維他命C打回維他命C的原型?答案是前三個水溶性者有機會,透過皮膚酶系統切斷連結,釋放出維他命C本尊。維他命C糖苷,α-型者,無法切斷,得ß-型才有機會。你確認過自己廠裡的維他命C糖苷(AA2G)是α或ß型嗎?
    至於後三個油溶性的衍生物,皮膚上肯定是沒有相對應的解脂酶可以斬斷連結,釋放本尊。即使文獻或原料商能提出具美白或抗氧化效果的實驗資料,我想還是得關心,效果之外的安全問題。




    1.本站文章著作權,屬【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所有。
    2.引用文章需註明【作者:張麗卿老師】、【出處:本文章之對應網址】,並且【不得改變本著作之內容】。
    3.引用文章,需先獲得本公司【書面同意】與【授權】。(敬請參考【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著作授權辦法】
    4.未依上述(2)(3)程序刊登文章,將依【侵犯著作權法】,螢幕拍照後,逕行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