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請填寫真實姓名
請提供你的私人手機號碼
如果你只知道空氣污染對皮膚是不好的,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容易加速皮膚老化,但卻無積極的保養對策來抗衡與調適,那就真的只能讓皮膚任空氣污染物宰割了。 以下帶大家一起來瞭解「空污與皮膚的糾葛」,一起來解套「皮膚的空污危機」...
其實,夏天皮膚的胃口不好,準備任何精心好料,皮膚仍不賞臉的繼續鬧脾氣,這種「夏季暴躁症候群」已是年年都要上演的戲碼,且上演檔期越來越長,說是從五月初到十一月底,足足七個月,一點也不誇張...
熱熱熱,油膩不堪的臉、大到遮不住的毛孔、鐘乳石般的粉刺、爆漿般的痘痘,全都不請自來了,怎麼辦?
瞭解天氣的變動,是智慧調整保養方法與保養品項的第一步。保養品,該如何調整? 雨天會比十月份多幾天,這對調整環境濕度是有貢獻的,比較不會有皮膚乾燥緊繃的搔癢感。但要解決(或避免)皮膚乾燥緊繃,等下雨天的濕氣貢獻,是緩不濟急的。所以,得把「強化皮膚保濕力」當成天天都要做的主要保養功課來做。
漸送秋風的十月,濕度沒八九月分高、溫度也稍微下修個幾度,身體的「黏&悶&熱」感,大大舒緩了。但搞怪的皮膚,對這舒適宜人的「環境濕度」,就開始有些微的緊繃乾燥感。(就像多數人待在冷氣房一整天,老覺得皮膚偏乾一樣)
15℃以下的天氣,人在戶外活動,從毛孔而來的「補油系統」就開始處在罷工狀態。而當皮膚上少了「表面皮脂膜」,不只水分容易散失,寒氣逼人時,皮膚少了油脂遮蔽,無法保暖,也較容易凍傷皮膚。別緊張,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冬天的皮膚就有救了。
在夏天,臉部該擦幾瓶保養品?擦多少量比較適宜?這跟穿衣服的概念是一樣的。夏天,穿什麼最舒服?最健康?最無負擔?這很容易有答案。
原本就不可能存在著一種可簡單套用的保養模式來滿足每個的需求。,對於夏季保養,先跟著「心理的感覺」走,再順著「皮膚的脾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