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臉部洗卸類産品的配方設計要件】

    【臉部洗卸類産品的配方設計要件】 2020.05.13

    清潔為護膚之本,臉部洗卸産品,必須視為保養品配方來開發與設計。但這並非意味著得在洗卸産品裡加入護膚成分、選擇胺基酸界面活性劑作為清潔起泡成分或者是以高檔的植物油來作為卸妝用油。而是以「在保護皮膚免於受損的前提下」來設計開發配方。

    「添加玻尿酸在洗面乳裏保濕、添加維生素C在潔膚霜裏美白、添加Q10在卸妝油裡抗老化」,這些說法是行銷用語,是引導消費者對洗卸功能之外的美好想望。事實上,這些清潔之外的保濕/美白/抗老化等價值都不是真的。

    作為配方師必須有清醒的頭腦,清晰且有條理的去梳理「優質洗卸産品」真實原貌,應該是什麽樣子。錯位的思考邏輯,將本末倒置專業配方應有的輕重層次。譬如,受品牌之託要開發”溫和低敏的洗面乳”時,就信手拈來廠裏的一個成熟洗面乳配方單,然後添加甘草酸鉀、紅沒藥醇等等各種抗敏護敏成分到配方裏去,認為這就支持”溫和與低敏”的要件了。
    其實,這只成全了廣告說法,並未成就真實的效能。
    甚至有配方師認為,效果具不具體,跟添加濃度有關、跟選擇的成分有關、跟成分的活性有關。
    筆者不全盤否定這樣的思維,但必須說「關係非常薄弱,投資報酬率太低」。

    更有些配方師把溫和低敏的洗面乳,以「低清潔力」配方來對應。也就是降低界面活性劑的添加比例,或者添加賦脂劑來壓制泡沫量與創造洗後皮膚有保護膜感來營造溫和低敏。這種配方架構,是以犧牲洗淨效果來營造溫和感。說白了也是個不足取的手段,污垢沒有辦法確實洗淨的洗面乳就是款失敗品。

    一、該從哪些視角來打造合宜的洗卸類配方呢?

    首先要釐清的是洗卸的「標的」,瞭解問題癥結、釐清目的性,才能對症下配方。洗卸的標的是什麽?自然是皮膚上的污垢。洗臉的對象是「皮膚自身産出的污垢」,卸妝的對象是「外來附著在皮膚的污垢」。這兩種污垢的性質不同,去除的手段必須調整,並以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且更友善皮膚的視角來思考。

    對消費者來說,管他是什麽污垢,腦子裏只有一個想法~「清乾淨就對了」。對配方師來說,要清乾淨這兩種污垢,使用的配方手段是不同的。舉個例,一款强調油性肌專用,清潔去脂起泡力均强的洗面皂,將就地給化濃妝的人卸妝,經反覆多次的洗了又洗,也不見得能把妝洗乾淨,但弄得皮膚缺脂/緊繃/角質乾脫,倒是可以預期的。

    或以卸妝油為例,卸妝油基本上能把粉底彩妝都卸除乾淨,但卸完妝潑水乳化沖洗去卸妝油,不再用水性洗面乳洗臉,累積個幾天這樣做,皮膚起暗瘡、粗糙、皮疹等現象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並非偶然了。

    所以,配方師有必要先搞懂皮膚生理的常識,針對兩種污垢的型態多些認識

    皮膚自身産出的污垢」,指的是汗水、角質與皮脂。汗水,要靠水來清洗。角質,靠水軟化,靠摩擦力協助汰舊,像是以指腹充分按摩或毛巾輔助洗臉或洗臉刷或磨砂顆粒協助剝落。皮脂,靠界面活性劑乳化。卡位於毛孔口的半固化皮脂,靠充分按摩、溫熱水與選擇更適當的界面活性劑,來協助軟化後使容易乳化而加以清潔之。

    外來附著在皮膚的污垢」,指的是粉底類、彩妝類、防曬隔離類、强附著力的環境污垢或保養品。這類外來强附著的污垢,特別是前三類,多數是油脂蠟類比例偏高,且有著支撑不脫妝不暈染的高分子防水膠成分。整體來說,其緊貼在皮膚的難纏程度,是帶有高比例水分的洗面乳無法確實清除的。油脂蠟的去除,需借助油來以油溶油。也可以藉助親油基團多的界面活性劑,來提高乳化油脂蠟類的效益。高分子防水膠成分,必須靠小分子的油性溶劑來溶解。簡單的說,就是把能溶解高子膠的油性溶劑,借用到卸妝油配方裏一起運用。

    以上說明,應不難釐清「自身污垢」與「外來污垢」所要動用的清潔元素是有差異性的。你可以兩者兼顧地開發出洗卸二合一的配方,但你不能不符合科學的期待用傳統的洗面乳來卸妝,也不能指望用卸妝油順便洗臉。

    二、梳理清潔類産品的組成架構

    清潔類製品的成分組合架構,如下:


    1.界面活性劑的總添加量,控制在6~30%範圍。
    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是清潔起泡力的主角。兩性型與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用來輔助清潔力、清潔後的膚感,以及泡沫的綿密度。
    界面活性劑對皮膚的溫和度,不是以去脂力高低、石化或天然、胺基酸或植物性等來評斷的。以純度、新鮮度來斟酌較實際,以及所夾雜的不純物是否對皮膚造成刺激來評價。
    添加比例跟成本也有一定關係,從臉部清潔需求來說,大概只有皂化配方的皂基總量到達30%。添加多少比例,常與産品本身的劑型與使用者肌膚的油度有關。

    2.增稠劑的加量,因劑型而異,種類也因劑型而異。
    如果是慕絲劑型,那麽界面活性劑的總量必須下修向6%靠攏,且幾乎不需要添加任何增稠劑。
    而如果是軟管裝的潔面乳,那麽就必須有相當的稠度與霜般質地的硬度支撑料體的厚度,那麽a~e的增稠手段就得搭配著應用,以營造出更符合要求的稠度。
    如果是按壓瓶的潔面膠,那麽單獨借鹽類與界面活性劑來增稠,就會有夏季(高溫)料體偏稀,冬季(低溫)料體變厚,按壓不出的問題。這類型的配方,藉助高分子膠來增稠,就可以穩定溫度巨大變化的稠度搖擺。

    3.副劑的選擇是具彈性度的。
    多元醇在清潔類配方裏有著防止清潔料體乾凅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以按壓方式取用的洗臉膠(或乳),幾個百分比的多元醇,可以避免乾燥塞住料體出口。 質地修飾劑,常是為了消彌洗後肌膚乾澀感而添加。但這類修飾成分,往往是阻礙降低清潔力的矽烷類、水可分散性酯類、陽離子聚合物類。加多了(譬如3~5%),反而成為皮膚上多餘的殘留物。

    三、梳理卸妝類産品的組成架構

    對比於清潔類製品的組成組合,卸妝類無法統一其架構。卸妝類製品的樣貌不只是質地劑型多樣,還有著卸妝主力成分壁壘分明的差異。在劑型與成分既可分流又能互搭的多樣化之下,梳理卸妝類配方設計要點,得先從卸妝原理下手。

    所謂的劑型與成分既可分又可搭,舉例來說,一樣是”透明的卸妝液”劑型,其卸妝成分組合,可以是「多元醇&水」配伍,可以是「界面活性劑&水」配伍,可以是「多種油脂」配伍。但也可以「多元醇&界面活性劑&水」配伍,亦或者是「油脂&界面活性劑&水」配伍。在外觀上,都屬「高流動性又澄清透明」的卸妝液,但在使用感與卸妝力的表現上,則完全不同。歸根究底,是因為多元醇、界面活性劑與油脂,三種類別的成分,其「卸妝原理」大不相同。

    以下先從卸妝成分的「卸妝原理」來確認卸妝的施力點加以釐清,再來看卸妝品的劑型該怎麽設計。

    卸妝成分的卸妝原理,如下:

    1.以油溶油,油脂的特性需均衡且互補。
    小分子油的卸妝效益高,主要由合成酯來擔當,像是十四酸異丙酯就是經典的代表。
    高極性油脂的溶妝力强,像是異十六烷,特別對於不脫落睫毛膏、眼線液等含有定型固著力高分子膠類的彩妝品。
    揮發性矽油,則對不脫落粉底或隔離霜或防曬霜等大量應用矽油類配方的製品,能提供良好的卸妝力。
    植物油的卸妝力,在油脂中互相比較的話,是敬陪末座的。所以,單獨植物油無法達到商業要求的卸妝力,變通之道,就是讓植物油與界面活性劑配伍登場,說白了,是借界面活性劑之力來掩護植物油卸妝力之不足。

    2.以界面活性劑乳化,不在濃度高而在選對種類。
    所有類型(陰離子、陽離子、兩性、非離子)的界面活性劑,都能降低表面張力,都能乳化油性附著物。譬如專門對付油膩碗盤的洗碗精,再油膩也能洗的乾乾淨淨。洗碗精的配方組成,是清潔類的架構,使用的主要清潔成分是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但對於强附著力的油性粉底彩妝,要靠陰離子型界面活性劑來卸除,得跟洗超級油膩的碗盤一樣,耗用巨量的洗碗精才能洗淨。
    油污附著在碗盤上,可以盡情的加碼洗碗精;油污附著在皮膚上,這種加碼清潔劑的方式,會造成皮膚的表皮脂質嚴重流失,讓皮膚乾澀而失去自我保濕力與防護力。所以,卸妝品的界面活性劑,選擇邏輯不能與清潔品一樣。
    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最適合卸妝類選用。這個邏輯點不在「不帶離子」,而在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有更多「不含水分&室溫下為液體&親油基團多」的原料可供選擇。
    不含水&室溫下為液體,就能與油輕易混合,也能與多元醇輕易混合,在卸妝劑型的設計上,有更多彈性。譬如,Tween 80(PEG-20 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可以做成卸妝液(界面活性劑&水),也可以做成卸妝油(界面活性劑&油)。
    親油基團多,指的是界面活性劑結構裏有兩個以上的親油基。親油基多的界面活性劑,同樣是非離子型者居多。親油基多,在强附著油污的乳化效益表現上,比單一親油基者强大許多。選擇親油基團多的界面活性劑,在配方中的添加比例可以大大的降低,卸妝力的表現上大為提升,對皮膚不想要的去脂乾燥缺點上,可以大為降低。譬如,Tween 80(PEG-20 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屬單一親油基團;而Tween 85(PEG-20 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則具有三個親油基團。

    3.以多元醇溶化,只能為助力,無法當主力。
    多元醇的化學特性是溶劑,作為一些水不易溶的防腐劑(像是散花醇、羥苯甲酯)、活性成分(像是水楊酸)等成分的溶劑,始能順利溶解加入到配方中。
    多元醇的溶劑效應,自然也能對附著於皮膚上的污垢(不論是自身的或外來的)起到溶解的作用。但能被多元醇溶解的污垢,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所以,整體來說,多元醇的卸妝力,對於高附著力的彩妝來說,是隔靴搔癢,沒抓到卸妝的力道點。
    多元醇當卸妝力的主角不成,但當佐臣則異常的稱職!身型嬌小的多元醇,具有很好的溶劑效應與滲透力,與界面活性劑搭檔時,可以幫助界面活性劑更快速濕潤污垢介面,更快速乳化油性污垢。譬如,界面活性劑&水,可以做成卸妝液;界面活性劑&水&多元醇,可以使卸妝液的卸妝力表現的更好;而當界面活性劑&水&多元醇,三者在配方中的比例,勢均力敵的時候,其卸妝力能翻轉一般人對卸妝液的卸妝力遠不及卸妝油的認知窠臼。


    透過以上的說明,就不難歸納出卸妝類産品的組成架構了。


    從卸妝力來說,以油溶油,仍然最出色。以界面活性劑乳化,居次。以多元醇溶化,敬陪末座。
    為什麽存在著卸妝力不佳的卸妝油?又為何有卸妝液的卸妝力淩駕於多數卸妝油之上?答案應該有了吧!關鍵在成分的選擇。
    譬如:卸妝油的卸妝力
    甲配方結構:
    ❶大分子植物油&Tween 80(大分子單親油基團)
    ❷大分子植物油&Tween 85(大分子多親油基團)
    ❸大分子植物油&PEG-6 辛酸/癸酸甘油酯類(小分子多親油基團)
    卸妝力的表現:❸ > ❷ > ❶
    乙配方結構:
    ❹小分子合成酯&Tween 80(大分子單親油基團)
    ❺小分子合成酯&Tween 85(大分子多親油基團)
    ❻小分子合成酯&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類(小分子多親油基團)
    卸妝力的表現:❻ > ❺ > ❹,而且❻ > ❸

    所以,卸妝類産品的卸妝力,可以從更適合的油脂選擇與界面活性劑的選擇,應用到不同的卸妝類劑型中,成就”極大”化的卸妝力。而要讓卸妝類産品配方,達到”極佳”化,還有賴於原料的純度、新鮮度與不純物的控管來成全。對於油脂選的不對、界面活性劑選的不好的配方,增加油脂或界面活性劑的比例,除了浪費成本之外,更傷皮膚。而這都不是再添加護膚成分就能抵銷對皮膚傷害的辦法。




    1.本站文章著作權,屬【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所有。
    2.引用文章需註明【作者:張麗卿老師】、【出處:本文章之對應網址】,並且【不得改變本著作之內容】。
    3.引用文章,需先獲得本公司【書面同意】與【授權】。(敬請參考【張麗卿技術顧問有限公司著作授權辦法】
    4.未依上述(2)(3)程序刊登文章,將依【侵犯著作權法】,螢幕拍照後,逕行告發。